课件内容: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学习要求: 1.概括宏观经济学的特点;2.总结国内生产总值的内涵;3.会用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4.区别什么是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5.陈述国民收入核算中五个基本总量的概念以及相互之间的换算关系;6.界定衡量价格水平、失业水平的基本指标。思政目标: 1.从GDP等指标的核算方法中培养学生严谨求真、诚实守信的态度;2.从中国GDP数字的变化中培养学生关心宏观经济、关心世界经济的全局意识;3.从大国崛起的角度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及爱国情怀,引导其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4.从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增长问题中引导学生注重可持续发展,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
问题导入
1.1 导入
1.2 国内生产总值
1.3 支出法
1.4 名义GDP与实际GDP
1.5与国内生产总值相关的几个概念
1.6 价格及其衡量
1.7 失业及其衡量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学习要求:1.总结均衡产出的含义,掌握凯恩斯定律的内容;2.概括平均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的含义、计算方法、取值特征、变化规律;3.总结线性消费函数的公式,清楚每一个变量的含义,并能够运用公式进行计算题练习;4.概括平均储蓄倾向、边际储蓄倾向的含义、计算方法、变化规律;5.总结线性储蓄函数的公式,清楚每一个变量的含义,并能够运用公式进行计算题练习;6.总结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7.证明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经济中均衡收入的计算公式。会解决相关计算题;8.概括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的含义、计算公式、乘数大小和边际消费倾向的关系;9.区分定量税条件下,封闭经济中的乘数和开放经济经济中乘数的差异;10.界定线性投资函数的写法、清楚每一个变量的含义。思政目标:1.鼓励学生对凯恩斯等经济学家对学术研究的不懈追求,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2.从收入分配问题的角度引导学生关注“精准扶贫”政策;3.从消费理论学习中引导学生培养自我约束能力、建立合理的消费观念。
问题导入
2.1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2.2消费函数
2.3储蓄函数
2.4投资函数
2.5国民收入决定
2.6投资乘数
2.7其他乘数
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
学习要求:1.界定资本边际效率的含义,MEC曲线的特征;2.说明托宾的q说;3.总结IS曲线的含义、画法、特征,会求解二部门、三部门中的IS方程;4.总结IS曲线斜率的两个影响因素,并能运用经济意义对其进行解释;5.证明IS曲线平移的原因、移动结果及移动幅度的计算方法;6.总结货币需求的含义及三种货币需求动机的含义、主要影响因素、两类货币需求函数;7.陈述流动偏好陷阱的内容;8.能写出完整的货币需求函数。会画货币需求曲线;9.能够画出货币供给曲线,并运用货币的需求和供给解释均衡利率的形成;10.总结LM曲线的含义、画法、特征(包含三种不同形态的LM曲线的内涵),会根据已知条件求解LM方程;11.总结LM曲线斜率的两个影响因素,并能运用经济意义对其进行解释;12.总结LM曲线平移的两个原因、移动结果。证明其移动幅度的计算方法;13.陈述IS-LM模型的含义,能完整分析位于双均衡点意外其他任何区域中的点的含义;14.会在已知IS和LM的基础上通过联立方程组求解均衡利率和收入;15.概括凯恩斯的理论框架,掌握三大心理规律及它们要说明的问题。思政目标:1.从利率的决定过程研究引导学生关注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问题,尤其是在宏观经济受到疫情影响、2020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速下滑的背景下,央行如何利用利率工具实现对宏观经济的干预;2.以次贷危机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经济萧条、金融危机时期的信用审查问题,培养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细心谨慎、严格把关、善于钻研的工匠精神。
问题导入
3.1 IS曲线
3.2 IS曲线斜率及其变动
3.3 货币的需求
3.4 利率的决定
3.5 LM曲线
3.6 LM曲线斜率及其变动
3.7 IS-LM分析
国民收入的决定:AD-AS模型
学习要求:1.总结总需求的含义、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2.根据IS和LM曲线联立方程组消掉变量r求出总需求方程;3.概括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原因及移动方向;4.概述劳动力市场是如何实现均衡的,总结三种不同形态的总供给曲线的画法及形成原因;5.分析短期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原因及移动方向;6.能够运用AD-AS模型解释经济中的衰退、高涨和滞胀。思政目标:1.从总需求构成的角度理解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意义;2.从AD-AS模型对现实经济的解释引导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问题导入
4.1总需求曲线及其变动
4.2总需求曲线的变动和影响因素
4.3总供给曲线及其变动
4.4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周期
学习要求:1.界定失业的含义、失业率的计算、充分就业的含义、自然失业率的含义;2.总结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的含义、特征;3.概括奥肯定律的内容;4.总结通货膨胀的含义、常用衡量指标;5.陈述通货膨胀的分类;6.归纳通货膨胀的原因(尤其是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要求能够解释含义、用AD-AS画图分析其形成、进行简单经济评价。成本推动的通胀还应了解工资推动,利润推动等不同情形。)7.总结通货膨胀预期到的成本,掌握通货膨胀在财富再分配上的效应;8.概括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画法。掌握PC曲线的政策意义。会画出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形状。思政目标:1.从控制失业、实现充分就业角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2.鼓励学生顺应“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潮流,开拓不同的职业道路;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价格波动调查,体会知识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的道理;4.从经济周期理论引导学生认识建国70周年以来经济发展的伟大成就,阐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5.1失业的原因
5.2失业的影响和奥肯定律
5.3通货膨胀的类型和原因
5.4通货膨胀的影响
5.5菲利普斯曲线
5.6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和滞胀
5.7经济周期
宏观经济政策
学习要求:1.概括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前三个目标的衡量标准;2.界定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含义;3.总结财政政策的基本工具,能判断扩张性、紧缩性财政政策的具体做法;4.总结自动稳定器的含义及其发挥作用的三个途径;5.陈述功能财政思想和平衡预算财政思想的含义及区别。掌握斟酌使用财政政策和含义;6.归纳IS-LM模型分析财政政策效果的方法及结论;7.总结挤出效应的含义,能够判断不同情况下挤出效应的大小;8.界定准备金的含义(法定、超额);9.归纳货币创造乘数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10.陈述高能货币的含义;11.归纳货币政策的基本工具,能判断扩张性、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具体做法;12.总结IS-LM模型分析货币政策效果的方法及结论;13.总结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搭配使用的方式、适用的经济环境、能进行效果评价。思政目标:1.从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理解“中国梦”的内涵和对新青年提出的要求;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坚定理想信念;2.肯定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增长的伟大成就,坚定“四个自信”,让学生由衷感受“厉害了,我的国!”;3.树立全局意识,拥有社会责任感;4.培养端正为人、勇于奉献的品德和精神。
6.1财政政策的构成
6.2财政政策的具体实施
6.3财政政策效果评价
6.4货币政策
6.5货币政策效果评价
6.6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经济增长
学习要求:1.辨别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区别和联系;2.陈述增长核算方程的结论;3.陈述丹尼森的六要素理论;4.归纳新古典模型的结论;5.总结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思政目标:1.从经济发展的内涵学习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思考国家五大发展理念,体会国家在推动经济进步方面所做出的努力,从而树立个人为国家和未来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远大理想和人生目标;2.从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角度引导学生关注“中国制造2025”。
7.1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7.2新古典增长模型(一)
7.3新古典增长模型(二)
7.4增长核算
7.5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 郑州西亚斯学院 李梅
资源下载
资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