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内容: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教学目的与要求:重点掌握信息、传播、社会信息、社会传播、信息社会、传播学等名词概念,以及社会传播的特点、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了解传播学的早期思想源流,了解人类传播的四个历史阶段和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方针与步骤规划。了解物质生产、物质交往与精神生产、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传播学相关概念和研究范围,社会传播的特点、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难点:物质生产、物质交往与精神生产、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
1.1 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1.2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1.3 精神交往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对人类传播历史的回顾,揭示人类传播发展的动力是人类对自己传播能力的不断突破以及新媒介不断产生的过程;同时展现传播时代的发展已经将人类带入信息时代,探索信息时代中传播的重要意义和未来的走向。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理解信息爆炸和信息社会的概念。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难点:信息社会和信息传播的理解
2.1 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2.2 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2.3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教学目的与要求:重点掌握符号的定义和功能、信号与象征符的区别、意义的定义及其分类。一般掌握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概念及其特征。了解理解什么是情境意义、象征行为,了解人类象征行为及象征性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符号的定义与基本功能,意义的概念及符号意义的分类难点:象征性互动理论内涵
3.1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
3.2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
3.3 象征性社会互动
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教学目的与要求:重点掌握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传播过程的特点,“5W”模式、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和循环模式、社会传播的系统模式理论的主要内容。了解相关学科有关传播过程的理论,如米德的“符号互动”理论等等。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及传播过程的特点。掌握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及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 难点:传播系统及系统模式下的社会传播结构。
4.1 传播的基本过程
4.2 系统模式下的社会传播结构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教学目的与要求:传播类型是研究传播活动系统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传播类型彼此独立有相互交织构成人类传播系统。人内传播和人际传播是其中的基石。本章从人内传播和人际传播的特点和功能入手,对传播类型的微观部分深入探讨。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人类传播、人际传播等基本概念,掌握人内传播的主要环节、人际传播的特点和主要功能。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人类传播、人际传播等基本概念 难点: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
5.1 人内传播
5.2 人际传播
群体传播、集合行为、组织传播
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和掌握群体的基本概念;了解群体传播及其内部机制;理解并掌握群体压力的概念,趋同心理的概念;了解集合行为、流言的概念,集合行为条件,美国心理学家 G·W·奥尔波特的流言公式;理解和掌握组织的概念与结构特点,组织传播功能及要素;掌握组织内传播的过程与机制,组织外传播及其形态。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群体传播及其内部机制,组织的概念与结构特点,组织传播功能及要素,掌握组织内传播的过程与机制,组织外传播及其形态。 难点:群体的概念及其对个人的意义
6.1 群体传播
6.2 集合行为及其传播机制
6.3 组织传播
大众传播
教学目的与要求:重点掌握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一般掌握拉斯维尔、施拉姆等人关于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的代表性观点。掌握信息环境、拟态环境的定义。正确认识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以及大众传播对社会信息环境、人的行为的突出影响。了解大众传播诞生与发展的基本情况,了解对大众传播社会影响的不同观点,理解现代社会中“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的代表性观点 难点:大众传播、信息环境与人的行为。
7.1 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与社会功能
7.2 大众传播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7.3 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
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
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和掌握媒介技术的发展如何影响媒介的属性和作用,媒介组织机构在当代大众传播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他们对于信息的生产、传播、解释、接受有什么影响。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技术、媒介、媒介组织等基本概念,掌握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重点:传媒组织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 难点: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8.1 媒介技术与社会发展
8.2 媒介组织的性质和社会作用
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和掌握传播制度与媒介控制的关系;了解利益群体和经济势力对媒介的控制手段;了解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传播制度等基本概念,掌握极权主义理论、 自由主义理论、 社会责任、苏联共产主义媒介理论、 民主参与的媒介理论、 发展中国家的媒介理论等相关理论。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报刊的四种理论难点:传播制度与媒介控制
9.1 传播制度与媒介控制
9.2 关于传播制度的几种规范理论
社会转型与受众变迁
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和掌握大众的概念,大众社会理论的形成和变化;掌握几种主要的受众观;理解和掌握分众理论和使用与满足理论。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媒介发展的分众化趋势难点:如何认识和评价使用与满足理论
10.1 “大众”与大众社会理论
10.2 几种主要的受众观
10.3 分众理论及其研究
10.4“使用与满足”——一种受众行为理论
传播效果研究
教学目的与要求:重点掌握传播效果的概念含义和层面,子弹论、“有限效果”论、传播流、政治既有倾向、选择性接触、意见领袖、两级传播、“补强”论、信源的可信性效果、“休眠”效果、一面提示与两面提示、诉诸理性与诉诸感情、警钟效果等名词概念。一般掌握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发展阶段,理解受众自身的属性对传播效果的制约。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子弹论、“有限效果”论、传播流、政治既有倾向、选择性接触、意见领袖、两级传播、“补强”论、信源的可信性效果、“休眠”效果、一面提示与两面提示、诉诸理性与诉诸感情、警钟效果等基本概念。难点:分析影响传播效果的各个因素,以及如何进行有效传播,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传播能力和传播效果。
11.1 传播效果研究的领域与课题
11.2 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
11.3 传播效果的产生过程与制约因素
几种主要的大众传播效果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认识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理解“沉默的螺旋”假说,认识现代社会中大众传播、社会心理和舆论三者的关系。掌握“培养分析”的基本观点,以及“知沟”假说及其现实意义。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框架与媒介框架、新闻框架的概念。掌握“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培养”理论、“知沟”理论、“第三人效果”等理论。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第三人效果”理论等相关理论难点:新闻框架与框架效果
12.1 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议程设置功能”理论
12.2 大众传播、社会心理与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
12.3 大众传播的潜移默化效果——“培养”理论
12.4 大众传播与现实“建构”——新闻框架与框架效果
12.5 大众传播与信息社会中的阶层分化——从“知沟”到“数字鸿沟”
12.6 “第三人效果”——对大众传播影响力的一种认知倾向
《传播学概论》PPT课件 郑州西亚斯学院 王利芹
资源下载
资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