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A和下一代无线网络:信道建模与传播
作 者: (法)Guillaume de la Roche(纪尧姆·德.拉.罗什),(瑞典)Andrés Alayón Glazunov(安德烈斯·阿雷恩·格拉祖诺夫),(英)Ben Allen(本·艾伦)
出版时间: 2015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讲解线通信原理、技术和系统设计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全书分为三部分、共计18章,包括线传播信道的机制、特性、建模与探测,通信收发信机的调制、分集、信道编码、语音编码和均衡技术,多址与蜂窝、OFDM、 扩频技术、多天线技术、认知线电、中继与协作通信、视频编码,以及当前主流和最新出现的线标准系统。既包含线通信的处理技术,又包含当前热门的研究专题。书中的讲解凸显数学描述和直观物理解释相结合,深入浅出,给出的大量例题和习题取自当前主流线通信系统和标准的实际案例。
目录第一部分背景知识
第1章3GPP LTE.A网络的支撑技术
11简介
12IMT.A的一般特征和需求
121业务
122频谱
123技术性能
13LTE.A的需求
131和容量相关的需求
132系统性能
133实施部署
14LTE.A的支撑技术
141载波聚合
142先进的MIMO技术
143协作多点发送或接收
144中继
145家用eNodeB的增强
146机器类通信
147自优化网络(SON)
148控制和用户平面延迟的改善
15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线信道建模的基本原理
21传播原理
211自由空间传播和天线增益
212反射和透射
213绕射
214散射
215波导
216多径传播
22确定性的信道描述
221时变冲激响应
222MIMO矩阵的方向性描述
223极化
224超宽带信道的描述
23统计性信道描述
231路损及阴影衰落
232小尺度衰落
233宽平稳非相关散射信道(WSSUS)
234推广的WSSUS
24信道建模方法
241确定性建模方法
242模型架构
243分簇
244统计性建模
245基于几何的统计模型
246绕射多径分量
247多链路统计信道模型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线信道
第3章室内模型
31引言
32室内大尺度衰落
321室内大尺度模型
322室内大尺度特性
323室内传输的重要因素
33室内小尺度衰落
331基于几何的随机信道模型
332时延域的统计特性
333角度域的统计参数
334室内场景下的交叉极化鉴别度
335室内MIMO信道的3.D建模
336俯仰角分布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4章室外信道
41引言
42参考信道模型
43小尺度变化
431一阶统计特性
432二阶统计特性
44路径损耗和大尺度变化
45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第5章室外到室内的信道
51引言
52模型理论
53经验传播模型
531路径损耗的衰减指数模型
532包括建筑物穿透平均损耗的路径损耗衰减指数模型
533基于分区的室外到室内模型
534包括建筑物穿透损耗的路径损耗衰减指数模型
535COST 231建筑物穿透损耗模型
536穿透建筑物的附加路径损耗模型
537扩展COST 231在LOS情况下的建筑物穿透损耗
538WINNER II室外到室内路径损耗模型
54确定模型
541FDTD
542基于射线的方法
543智能射线投影法(Intelligent Ray Launching Algorithm, IRLA)
55混合模型
551天线辐射方向图
552校准
553IRLA案例的学习: INSA
554IRLA实例学习: 兴海
致谢
参考文献
第6章车载信道
61引言
62线信道测量
621信道探测器
622车载天线
623车载测量方案
63车载信道特性
631信道的时变性
632车载信道参数的时变性
633经验结果
64车载通信的信道模型
641信道建模技术
642基于几何的随机信道建模
643低复杂度的GSCM仿真
65新车载通信技术
651OFDM物理层(PHY)和接入层
652中继技术
653合作编码和分布式传感
654展望
参考文献
第7章多用户MIMO信道
71引言
72多用户MIMO测量
721测量概述
722测量技术
723相位噪声
724测量天线
725测量场景
73多用户信道特征描述
74多用户信道模型
741分析模型
742常规簇模型
743簇模型的详细实现
参考文献
第8章宽带信道
81大尺度信道特性
811路径损耗: 距离依赖性
812路径增益: 频率依赖性
82UWB信道冲激响应
821IEEE802154a冲激响应
822自由空间中天线冲激响应的影响
823真实室内信道中天线冲激响应的表示
824新UWB信道模型
825UWB信道冲激响应: 实际应用的简化模型
826UWB信道冲激响应结论
83UWB信道的频率选择性衰落
831衰落深度
832衰落的概率分布函数
84多天线技术
841宽带阵列描述
842天线阵列: UWB OFDM 系统
85针对LTE.A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9章线体域网信道
91背景简介
92可穿戴天线
93近人天线分析
931媒介的复介电常数和等效电导率
932人体组织的特性
933生物体组织内的能量损失
934人体对可穿戴天线的Q因子、 带宽的影响
94人体表面典型传播模型的研究
95植入天线的未来趋势
96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仿真与性能
第10章射线跟踪模型
101简介
102传播中的主要物理现象
1021基本术语和准则
1022自由空间传播
1023反射和透射(Transmission)
1024绕射
1025散射
103植被的影响
1031树冠绕射的建模
1032树阴影的建模
1033树的漫反射模型
104射线跟踪方法
1041环境的建模
1042射线轨迹的几何计算
1043直接方法或射线发射
1044图像法射线跟踪
1045加速技术
1046混合技术
1047电磁波场强的确定和空时输出
1048扩展到超宽带信道模型
参考文献
第11章有限差分建模
111简介
112求解麦克斯韦方程组的模型
1121FDTD
1122部分流
113FD模型的实际应用
1131与射线跟踪模型的比较
1132降低复杂度
1133校准
1134天线方向图的影响
11353D估计
114仿真结果
1141路径损耗预测
1142衰落预测
115有限差分模型的展望
1151扩展到3D模型
1152与射线跟踪模型联合使用
1153宽带信道建模的应用
116小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第12章线网络规划的传播模型
121RNP地理数据
1211术语
1212生产技术
1213传播模型所需的具体细节
1214栅格层多分辨率
1215栅格矢量多分辨率
122传播模型的分类
1221通用站址路损模型
1222特定站址路损和信道模型
123观测模型
1231Lee模型
1232Erceg模型
124宏蜂窝下的半预测模型
1241宏蜂窝下半预测模型通用公式
1242COST231.Walfisch.Ikegami模型
1243其他模型
125城市区域的确定性模型
1251城市波导效应
1252不同环境间的转换
1253建筑物内的穿透效应
1254确定性模型的基本原理
1255室外到室内技术
1256参数校准
126RNP传播模型的准确性
1261测量活动
1262调整过程
1263模型准确性
127覆盖概率
参考文献
第13章使用IMT.A信道模型进行系统级仿真
131简介
132IMT.A评估指南
1321通用的系统级仿真方法
1322系统级性能指标
1323测试环境和场景设置
1324天线的建模
133IMT.A信道模型
1331链路的大尺度属性
1332小尺度参数的初始化
1333系数的产生
1334CIR和CTF的计算有效时间演进
134信道模型校准
1341大尺度校准指标
1342小尺度校准指标
1343CIR和CTF校准
135LTE.A的链路系统建模
1351系统级仿真与链路级仿真
1352MIMO线性接收机的建模和预编码性能
1353有效SINR
1354误块率的建模
1363GPP LTE.A系统级仿真器的校准
1361下行链路仿真假设
1362上行链路仿真假设
1363仿真校准结果
137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14章新兴通信系统的信道仿真仪
141引言
142仿真仪系统
143随机数的生成
1431伪随机噪声生成器
1432高斯查找表
1433均匀和(Sum of Uniform, SoU)分布
1434Box.Muller
144衰落生成器
1441高斯独立同分布
1442改进的Jakes模型
1443Zheng模型
1444随机游走模型
1445Rice K因子
1446相关性
145信道卷积
146仿真仪的发展
147新型系统收发机应用实例
1471MIMO.OFDM
1472单载波系统
148小结
参考文献
第15章MIMO OTA测试
151概述
1511问题描述
1512OTA测试概要
152信道建模理论
1521基于几何建模
1522基于相关性建模
153DUT的使用和定义
154OTA的品质因子
155多探针天线的MIMO OTA 测试法
1551多探针天线系统
1552信道合成
1553场合成
1554场合成方法的两个例子
1555探针天线的近场效应和范围反射的补偿
156其他的MIMO OTA测试方法
1561混响暗室
1562双阶段测试法
157未来的趋势
参考文献
第16章认知线电网络: 传感、 接入和安全
161引言
162认知线电
1621认知线电和频谱管理
1622认知线电网络
1623认知线电与OSI
163认知线电网络的频谱感知
1631虚警和漏检
1632频谱感知技术
1633频谱感知的类型
164CRN中的频谱分配――介质接入控制
1641基于信道接入
1642基于公共控制信道的使用
1643CR媒体访问接入协议
165认知线电网络的安全性
1651CRN的安全性: CCC安全框架
1652CRN的安全性: CCC安全架构的步骤
166CRN的应用
1661商业应用
1662军事应用
1663公共安全应用
1664CRN和LTE
167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第17章小型设备中的天线设计
171天线基础
1711方向性、 效率和增益
1712阻抗和反射系数
172性能指标及对传播信道的影响
1721耦合和S参数
1722极化
1723平均有效增益
1724MIMO信道的需求
1725分支功率比
1726相关性
1727复用效率
173移动终端天线设计中的挑战
174多天线小型化技术
1741折叠天线
1742铁氧体天线
1743中和线
1744笔记本电脑天线
175具备多带宽的多天线
176多用户和天线效应
177小型基站天线
178小结
参考文献
第18章体域网中天线的统计特性
181背景
182场景
183概念
184身体耦合: 理论模型
1841圆柱体上的基本源
1842椭圆柱体上的基本源
185身体耦合: 全波仿真
1851身体静止下的辐射方向图统计特性
1852身体运动下的辐射方向图的统计性
186身体耦合: 实际试验
187体域网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