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内容:
概述
1.1轨道交通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需求
1.2世界轨道交通发展历史
1.3我国的轨道交通发展现状
1.4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特点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经济特征
2.1城市轨道交通分类概述
2.2有轨电车交通
2.3轻型轨道交通
2.4单轨交通系统
2.5自动导向系统
2.6地下铁路交通
2.7市域快轨
2.8磁悬浮交通系统
列车运行和乘客出行的基本概念
3.1运营基本要素
3.1.1运营基本要素之路权
3.1.2运营基本要素之车辆、车组、列车
3.1.3 运营基本要素之出行量、断面客流量
3.2运营服务水平
3.3运力与运输效率
3.4车辆速度和线路速度
3.5列车运营里程、时间和速度
3.6乘客出行距离、时间和速度
客流特性分析和服务设计原理
4.1公交出行需求与实际出行量
4.2公交出行影响因素
4.3客流的空间分布
4.4客流的时间分布
4.5运营服务设计原理
4.5.1 发车间隔的选取
4.5.2 服务设计原理
4.6乘客出行特性
4.6.1 客运周转量
4.6.2 出行量
4.6.3 客运强度
4.6.4 平均运距
4.6.5 平均客流密度
4.6.6 客流不均衡系数
4.6.7 乘客交换系数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计划编制技术
5.1列车运行图的编制
5.1.1 列车运行图原理
5.1.2 列车运行图定义
5.1.3 列车运行图的图解表示
5.1.4 车站中心线的确定方法
5.1.5 列车占用区间的时序关系
5.1.6 运行图按区间正线数目分类
5.1.7 运行图按平行、成对分类
5.1.8 运行图按发车间隔分类
5.1.9 城轨运行图特殊形式
5.1.10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图要素
5.1.11 列车运行图要素-线路相关要素
5.1.12 列车运行图要素-时间相关要素
5.1.13 列车运行图要素-间隔时间原理
5.1.14 列车运行图要素-不同时到达间隔时间
5.1.15 列车运行图要素-不同时到达间隔时间案例
5.1.16 列车运行图要素-会车间隔时间
5.1.17 列车运行图要素-相对方向列车不同时通过间隔时间
5.1.18 列车运行图要素-其他运行间隔时间
5.1.19 列车运行图要素-列车运行间隔原理
5.2运营计划组成和编制流程
5.2.1 运营计划编制流程概述
5.2.2 断面图和交路设计
5.2.3 列车运行交路
5.2.4 交路设计案例BER-B北段
5.2.5 小时图与计划时段
5.2.6 发车频率、列车能力和满载率的关系
5.2.7 发车频率的计算方法
5.2.8 上线车组数计算
5.2.9 需要列车数的讨论
5.2.10 列车运行图的编制
5.2.11 车底周转图
5.3乘务计划的制定
5.3.1 思考:如何安排乘务员驾驶列车
5.3.2 什么是乘务计划
5.3.3 乘务计划编制原理
5.3.4 编制乘务计划的输入(折线图)及车辆运用过程
5.3.5 车辆运用过程范例
5.3.6 编制乘务计划的输出:位置图
5.3.7 乘务员值乘过程分析
5.3.8 班次分析
5.3.9 北京地铁2号线乘务运用情况
5.3.10 手工编制乘务计划的几个要点
5.3.11 轮班分析
5.3.12 用规划的方法研究乘务计划编制问题
5.4特殊线路的运营计划
5.4.1 特殊线路的运营计划之单线
5.4.2 特殊线路的运营计划之环线
5.4.3 特殊线路的运营计划之含支线路概况
5.4.4 特殊线路的运营计划之含支线路频率、间隔、等待时间和能力的关系
5.4.5 特殊线路的运营计划之含支线路服务与客流的匹配
5.4.6 特殊线路的运营计划之含支线路列车的重联
5.4.7 特殊线路的运营计划之支线间列车时刻的协调
5.4.8 特殊线路的运营计划之课堂练习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输能力理论与计算
6.1城轨系统运输能力概念
6.1.1 城轨系统运输能力理论研究状况
6.1.2 如何学习研究城轨系统运输能力
6.1.3 一般意义上的生产能力定义
6.1.4工业部门计算生产能力的基本原则
6.1.5 生产能力的计量单位
6.1.6 决定工业产品生产能力的基本因素
6.1.7 设计能力、核定能力、查定能力
6.1.8 实际生产能力与理论计算能力
6.1.9 能力利用率的概念
6.1.10 铁路运输生产过程的特殊性
6.1.11 城轨系统与铁路系统的异同及城轨系统通过能力的概念
6.1.12 铁路线路通过能力及异同
6.1.13 城轨系统几种通过能力概念比较
6.1.14 城轨系统输送能力
6.2城轨系统运输能力的计算
6.2.1 线路通过能力计算影响因素、原理、公式及列车间隔时间的构成
6.2.2 固定闭塞方式下的安全间隔
6.2.3 准移动闭塞
6.2.4 列控系统结构CTCS-2
6.2.5 移动闭塞方式下的最小安全间隔
6.2.6 中间站最小列车间隔分析
6.2.7 折返站通过能力的概念、折返站布置及折返形式
6.2.8 折返站通过能力计算
6.2.9 城轨系统通过能力之使用通过能力
6.2.10 城轨系统输送能力计算之列车编组辆数计算
6.2.11 城轨系统输送能力计算之车辆定员数计算
城轨系统运输能力加强
7.1运量—运能适应分析
7.2运输能力加强
7.3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行速度效率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调度指挥技术
8.1调度指挥系统组织架构
8.2案例:北京轨道交通网络运营调度指挥系统
8.3案例:广州地铁调度体系及COCC简介
8.4调度指挥工作内容与岗位职责
8.5调度员日常工作要求
8.6城市轨道交通行车调度员故障应急处理要求
8.7车辆基地调度指挥方法
8.8故障应急处理要求
8.9特殊情况下的调度指挥
8.10大客流下的调度指挥方法
8.11调度工作与运营信息分析
8.12本章回顾
车站管理与客流组织技术
9.1车站管理的基本内容及组织模式
9.2车站综合监控系统
9.3车站导向标识系统
9.3.1 导向标识系统
9.3.2 导向标识设计原则
9.3.3 导向标识系统的设计
9.3.4 找找问题
9.4车站日常客流组织工作
9.4.1 车站客流组织的基本原则
9.4.2 车站客流组织的流线划分
9.4.3 车站换乘客流组织方法
9.4.4 车站日常客流组织方法
9.5大客流组织办法
9.5.1 大客流组织的相关概念
9.5.2 大客流控制原则
9.5.3大客流组织措施及预案
9.6突发事件车站客流组织方法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网络化运营组织技术
10.1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营的特点
10.2换乘与换乘管理
10.2.1换乘的定义及换乘产生的原因
10.2.2线路与换乘站点的关系
10.2.3换乘方向数和换乘时间
10.2.4换乘不方便性
10.2.5换乘类型及其换乘时间
10.2.6网络化运营下的客流指标(客运量)
10.2.7定时换乘系统
10.3列车共线与过轨组织
10.3.1平衡供需的方法
10.3.2过轨运行和共线的概念
10.3.3过轨运输案例
10.4本讲小结
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
11.1城市轨道交通票制票价和票种
11.2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系统
11.3城市轨道交通票价制定的方法
11.4城市轨道交通票务清分方法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设备维修管理
12.2维修消耗定额的计算
12.2.1 维修消耗定额
12.2.2 维修成本的核算范围
12.2.3 维修定额的核定方法
12.3固定移动设备的维修管理
12.4更新改造专项成本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
13.1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
13.1.1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
13.1.2 运营安全管理的依据
13.1.3 运营安全管理体系
13.1.4 事故分类及成因
13.2典型事故案例评价及处理措施
城轨企业运营机构与组织管理模式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运营组织机构
14.1城市轨道交通经营属性
14.2城市轨道交通的管理模式
14.2.1管理模式
14.2.2 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模式的发展(案例)
14.3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组织模式
14.4本章小结
城市轨道交通政策和经营模式
15.1导入语
15.2相关理论基础及产业特性分析
15.3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政策分析
16.3.1票价政策
16.3.2补贴政策
16.3.3投融资政策
15.4城市轨道交通经营管理模式分类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PPT课件 张星臣 北京交通大学
资源下载
下载价格10 金币
VIP 5折
立即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