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内容:
第1周教学内容
1.9 正交坐标系
1.10微分元
1.1 矢量的概念
1.2 矢量的运算-矢量的加法
1.3 矢量的运算-矢量的乘法
1.4 矢量的运算-矢量的积分运算
1.5 矢量的运算-矢量积分物理意义
1.6 矢量的运算-矢量的散度和旋度运算
1.7 亥姆霍兹定理
1.8 标量场的梯度
第1周测验
第2周教学内容
2.1 基本概念
2.2麦克斯韦方程组1
2.3麦克斯韦方程组2
2.4 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微分形式
2.5 麦克斯韦方程组的求解
2.6 静电场的基本变量及库仑定律
2.7 静电场的基本方程1
2.8 静电场的基本特性2
2.9 毕奥-萨伐尔定律及恒定磁场的基本特性
2.10 恒定磁场及基本变量特性
第二周测试
第3周教学内容
2.11 电场的高斯定理
2.12 高斯定理例题
2.13 磁场的高斯定理
2.14 安培环路定律
2.15 修正的安培环路定律
2.16 位移电流
2.17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积分形式1
2.18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微分形式2
2.19 不同媒质分界面上的边界条件
2.20 理想介质表面及理想导体表面的边界条件
2.21 电磁场能量
2.22 平均玻印廷矢量
第三周测试
第4周教学内容
3.1 波动方程
3.2 时谐场的波动方程
3.3 波动方程的解
3.4 波动方程解的物理意义
3.5 正弦均匀平面波
3.6 正弦均匀平面波的参数
3.7 均匀平面波的传播特性 (上)
3.8 均匀平面波的传播特性 (下)
3.9 均匀平面波习题课
第四周测试
第5周教学内容
3.10 波的极化
3.11 有耗媒质
3.12 导电媒质中的平面波 (上)
3.13导电媒质中的平面波 (下)
3.14非理想介质中的平面波
3.15电磁波在不同媒质分界面上的传播(上)
3.16 电磁波在不同媒质分界面上的传播 (下)
3.17 电磁波在理想导体表面的垂直入射
实验一 无线接入点电波传播特性研究
第五周测试
第6周教学内容
4.1 天线的作用与分类
4.2 线天线
4.3 电偶极子
4.4 电偶极子的辐射
4.5 电偶极子的近场区与辐射场
4.6 天线的辐射功率
4.7 天线的辐射电阻
4.8 天线的方向性函数
4.9 天线的方向性图
4.10 天线的方向性系数
4.11 天线的方向性增益
4.12 天线的效率
4.13 天线的有效长度
4.14 接收天线的最大有效孔径
第六周测试
第7周教学内容
4.15 接收天线感应电流的求解
4.16 接收天线的接收功率和最大有效孔径
4.17 天线的校正系数
4.18 对称振子天线
4.19 偶极子天线的辐射场
4.20 镜像原理
4.21 理想导电平面对水平架设的对称振子的影响
4.22 理想导电平面对垂直架设的对称振子的影响
4.23 非理想导电平面对对称振子的影响
实验二 天线特性测量
第七周测试
第8周教学内容
5.1 传输线的定义
5.2 传输线的分布参数
5.3 传输线方程
5.4 传输线方程的解
5.5 传输线的特性阻抗与传播系数
5.6 传输线的输入阻抗
5.7传输线的反射系数和驻波比
5.8 传输线的行波状态与驻波状态
5.9 传输线的混合波状态
实验三 同轴电缆的时域反射特性测量
第八周测试
第9周教学内容
6.1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
6.2 电磁兼容的三要素
6.3 电磁干扰的危害及电磁兼容常用单位—分贝
研讨一:电磁兼容专用测量场地和测量系统介绍
第九周测试
第10周教学内容
7.1 耦合途径
7.2 差模骚扰和共模骚扰
7.3 公共阻抗耦合
7.4 近场耦合
7.5 辐射耦合
研讨二:动车组车载设备通信超时问题分析
第十周测试
第11周教学内容
8.1 接地的定义
8.2 接地方式
8.3 地线带来的干扰问题
8.4 导线的阻抗
8.5 屏蔽的概念
8.6 屏蔽的原理
8.7 电磁屏蔽的原理
8.8 吸收损耗与反射损耗
8.9 低频电磁场的屏蔽
8.10 滤波技术
实验四 电源滤波器插入损耗仿真
研讨三:动车组车载传感器电磁干扰问题分析
第十一周测试
《电磁场与电磁兼容》PPT课件 北京交通大学 闻映红
资源下载
资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