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类
  • 所有分类
  • 在线课堂
  • 精品课程
  • 课件资料
  • 标准资料
  • 资料手册
  • 图纸模型
文档家VIP会员升级

空间操作:现代建筑空间设计及教学研究的基础与反思

空间操作:现代建筑空间设计及教学研究的基础与反思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空间操作:现代建筑空间设计及教学研究的基础与反思》提出“空间操作”问题,正是要将抽象思想与具体问题再次结合起来,展开一种从设计操作角度进行的建筑空间研究,以此确立空间设计(及教学)研究的独立价值,回应所谓“建筑自主性”问题,致力于建筑学自身的探讨与回归。全书由三个相互关联并且彼此促发的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上篇)有关空间设计的操作模式,从对相关传统和基础材料的解读中,梳理出“体量与构图”、“结构框架与自由平面”、“抽象要素与构成”,以及装配部件与形式结构等空间操作模式。第二部分(中篇)有关空间设计操作的自身分析,这一分析从设计操作的“要素”和“机制”两个方面展开,提出“形体-构件”与“结构-系统”两类要素,以及“强-弱”与“紧-松”两对机制。第三部分(下篇)有关空间操作的教学练习,以笔者参加的东南大学建筑设计基础教学为例,选取“单一形体与空间建构”、“单元空间组织”,以及“综合空间”三个以空间为主线的教学练习进行具体的阐发和探讨。《空间操作:现代建筑空间设计及教学研究的基础与反思》适于建筑设计、建筑历史及理论等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阅读,同时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用书。现代建筑以来,空间问题已被明确提出并成为建筑学之核心。现代建筑对空间的强调往往隐含了某种抽象思想对具体实物的提升和概括,也因之造成二者之间不同程度的割裂。 
目录 
序 
前言:现代建筑空间设计及教学研究的基础与反思 
绪论:空间问题的双重性以及从设计操作角度进行建筑空间研究的必要性 
一、“空间”问题在建筑学中的显现及发展 
二、建筑空间问题的多种解释与双重性特征 
三、从设计操作角度出发的建筑空间研究 
四、建筑空间设计的相关传统及基础 
五、建筑空间设计的自身分析:要素和机制 
六、建筑空间设计研究与教学实践 
上篇 空间操作模式 
第一章 体量与构图 
一、新古典主义:几何体量与形式结构 
二、迪朗:要素,构图与功能分析 
三、加代:构图与两类要素 
四、影响和发展:现代建筑中功能体量的设计方法(路斯、柯布西耶、格罗皮乌斯等) 
第二章 结构框架与自由平面 
一、结构古典主义:“柱-梁”式结构与框架 
二、佩雷和芝加哥学派:现代钢筋混凝土框架 
三、柯布西耶:多米诺体系-新建筑五点-构图四则 
四、影响和发展(密斯、康、结构主义、伊东丰雄等) 
第三章 抽象要素与构成 
一、赖特:打破盒子与要素的分离 
二、新造型主义-至上主义-康定斯基:抽象空间概念与新要素主义 
三、风格派:空间构成 
四、影响和发展(构成主义、包豪斯、密斯等) 
第四章 “装配部件”与形式结构 
一、赫斯里和柯林·罗:现代建筑传统的重新回顾——“结构-空间”的双重主题 
二、柯林·罗和斯拉茨基:形式主义研究和透明性问题 
三、斯拉茨基和赫希:基础训练中的“九宫格”雏形——网格与基本形式要素 
四、海杜克:“九宫格”练习——基本形式要素与建筑构件 
五、郝斯里:建筑分析练习——系统与组织 
六、海杜克:“方盒子”练习与“菱形住宅”——二维平面与三维空间 
七、埃森曼:“深层结构”与形式操作 
八、影响和发展:“九宫格”、“装配部件”与设计教学 
中篇 空间操作分析 
第五章 空间操作要素分析:构件与系统 
一、有关要素与空间设计的传统 
1.“构图要素”与功能体块 
2.结构框架与新建筑五要素 
3.抽象要素与结构构件 
4.预设要素与“装配部件” 
5.形式操作与结构性要素 
二、建筑分析与两类要素:“形体-构件”与“结构-系统” 
三、两类要素与两类空间:分立与连续 
四、基本要素与空间的双重性理解:以“点-线-面”为例 
1.基本要素“点-线-面”的双重性理解 
2.“点-线-面”作为相对独立的“形体-构件” 
3.“点-线-面”作为表达整体关系的“结构-系统” 
4.“点-线-面”作为操作要素:双重性的生成与转换 
五、两类要素与两类空间设计操作 
1.从“形体-构件”出发的空间设计 
2.由“结构-系统”引发的空间设计 
第六章 空间操作机制分析:制约与松弛 
一、有关机制和空间设计的传统 
1.构图原理:轴线形式与功能组合 
2.构图四则:几何形体、结构框架与自由平面 
3.空间构成:形式要素与结构构件 
4.“结构-空间”与平面形式 
5.形式操作的自律性与“后功能主义” 
二、建筑空间设计的诸因素与操作机制 
三、单因素的影响与两类空间操作机制:强-弱 
四、“强-弱”机制与两类空间性质:确定性与灵活性 
五、多因素的影响与两类空间操作机制:紧-松 
六、“紧-松”机制与两类空间性质:单一性与多重性 
七、基本要素与空间操作机制:以“点-线-面”为例 
八、两类机制与两类空间设计操作 
1.“强-弱”机制与空间设计 
2.“紧-松”机制与空间设计 
下篇 空间操作练习 
第七章 单一形体与空间建构练习 
一、相关原理和先例:“多米诺”与“雪铁龙”-“空间构成”-“九宫格”-“方盒子”-“装配部件” 
二、相关因素的设置与操作机制 
1.场地因素:景观与街道 
2.功能因素:茶室与度假屋 
3.材料/建构因素:木构等 
三、操作材料与要素的设定 
1.体块与框架 
2.垂直面+水平面 
3.辅助体块 
4.其他要素 
5.网格和模数 
四、设计操作过程和方法 
1.1/100场地研究和“体块模型” 
2.1/100“结构-空间模型”研究 
3.1/50“材料-建造模型”研究 
4.建筑图的研究 
五、教学案例分析 
1-形体的构成 
2.结构(系统)的组织 
3.空间与结构的矛盾与契合 
4.木构盒子——空间-结构-构造 
5.空间与结构的契合 
6.抽象构成到材料建构 
第八章 单元空间组织练习 
一、相关原理和先例:“多米诺”-“结构主义”-“提契诺学派”等 
二、相关因素的设置与操作机制 
1.场地因素:街区肌理 
2.功能因素:学校与公寓 
3.材料/结构因素:砖混结构 
三、操作材料与要素的设定 
1.基本单元体块 
2.特殊单元体块及公共空间 
3.体块与结构 
四、设计操作过程和方法 
1.单元研究:1/50模型 
2.场地研究:1/200模型与草图 
3.“结构一空间”研究:1/200模型与建筑图 
五、教学案例分析 
1.单元空间与功能体块 
2.结构性的单元空间组织 
3.“单元体-组团-公共体”之间的渗透 
4.单元的排列与公共界面的折叠 
5.整体结构中空间的排比与梯度 
6.单元体与场地组织 
第九章 综合空间练习 
一、相关原理和先例:构图原理-“泡泡图”-透明性-复杂性 
二、相关因素的设置与操作机制 
1.场地因素:城市道路和校区地块 
2.功能因素:功能演化中的图书馆设计 
3.材料/结构因素:钢筋混凝土(框架) 
三、操作材料与要素的设定 
四、设计操作过程和方法 
1.1/200场地模型和构思模型研究 
2.1/200空间(结构)模型研究 
3.电脑模型研究 
4.1/200实物模型的调整和1/100(或1/50)局部放大模型研究 
5.建筑图的研究及表现 
五、教学案例分析 
1.结构化的组织 
2.虚实体块与空间 
3.从构件到系统 
4.多重体系与空间 
5.内核,边界与结构 
6.从平面到剖面的虚实体块分化 
主要参考文献 
图片来源 
人名汉译对照表 
后记

资源下载
资源下载
0
文档家VIP会员升级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

微信扫一扫关注
扫码关注后会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