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互联网IPv6过渡技术与部署实例
作 者: 戴源,杨建,袁源,等著
出版时间: 2014
内容简介
《下一代互联网IPv6过渡技术与部署实例》重点描述了IPv6过渡技术和方案,然后结合实际情况介绍了网络、应用、终端的部署方案和策略,最后给出了两个网络部署实例和一个IPTV业务系统IPv6改造实例。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全面介绍了IPv6的基础知识;第二部分描述了IPv6过渡技术方案,对主流的转换技术双栈、DS-Lite、NAT64技术做了对比分析,然后结合运营商实际讲述了过渡技术的部署方案,最后介绍了应用和终端的具体过渡方案;第三部分给出了两个实验部署实例,这部分有助于加深对前面章节的理解,对准备参与IPv6建设的数据人员也是一个较好的实际参考。《下一代互联网IPv6过渡技术与部署实例》内容全面,除理论介绍外,书中多处结合了作者参加IPv6试点项目的实践经验,阐述了实验中需要解决的各类问题,工程实践性较强,可供从事IP网络相关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计算机、通信、网络等专业的师生阅读参考。
目录
第1章 IPv6简介
1.1 IPv4向IPv6过渡的必然性
1.1.1 国际国内IPv4地址枯竭形势
1.1.2 应对IPv4地址枯竭的手段
1.1.3 产业链各方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策略
1.2 IPv6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1.3 IPv6技术的新特点
1.3.1 地址管理
1.3.2 改进报头
1.3.3 改进路由
1.3.4 安全机制
1.3.5 增强服务质量
第2章 IPv6技术基础
2.1 IPv6地址介绍
2.1.1 IPv6地址结构
2.1.2 IPv6寻址模型
2.1.3 IPv6地址分类
2.2 IPv6报文结构
2.2.1 IPv6基本报头
2.2.2 扩展分组头
2.3 ICMPv6协议
2.3.1 ICMPv6报文结构
2.3.2 ICMPv6报文类型
2.4 邻居发现技术
2.4.1 ND概述
2.4.2 ND功能
2.5 IPv6路由协议
2.5.1 IPv6单播路由协议
2.5.2 IPv6多播路由协议
2.6 IPv6接入技术
2.6.1 DHCPv6
2.6.2 PPPoE
2.6.3 IPoEv6
第3章 IPv6多播技术
3.1 IPv6多播技术基础
3.1.1 多播的优点
3.1.2 多播分发树
3.1.3 反向路径转发
3.1.4 多播相关协议
3.2 IPv6多播地址
3.2.1 IPv6多播地址格式
3.2.2 IPv6多播地址分配
3.2.3 永久分配的IPv6多播地址
3.2.4 基于单播前缀的多播地址
3.2.5 IPv6 SSM多播地址
3.2.6 内嵌RP地址的多播地址
3.2.7 IPv6多播MAC地址
3.3 MLD协议
3.3.1 MLD版本
3.3.2 MLD原理简介
3.3.3 MLDv2原理简介
3.4 IPv6 PIM协议
3.4.1 PIM消息格式
3.4.2 PIM邻居发现和DR选举机制
3.4.3 PIM-SM注册
3.4.4 PIM-SM加入/剪枝
3.4.5 PIM-SM最短路径树切换
3.4.6 PIM-DM加入和剪枝过程
3.4.7 PIM-DM嫁接机制
3.4.8 PIM的断言机制
3.4.9 BSR和RP选举
3.4.10 多路访问网络的处理
3.4.11 PIM-SSM
3.5 IPv6多播协议的现网部署策略建议
3.5.1 RP部署
3.5.2 多播路由协议的部署
3.5.3 MLD静态加入的部署
3.5.4 二层设备开启MLD snooping
3.5.5 RP备份
第4章 IPv6过渡技术
4.1 总体介绍
4.2 双栈技术
4.2.1 IP骨干网
4.2.2 BNG
4.2.3 CPE
4.3 隧道技术
4.3.1 6PE
4.3.2 6vPE
4.3.3 6over4隧道
4.4 协议翻译技术
4.4.1 NAT44技术
4.4.2 DS-Lite技术
4.4.3 NAT64
4.5 过渡技术分析、对比
4.6 过渡技术部署策略建议
4.6.1 部署双栈,构建网络向IPv6迁移的基石
4.6.2 部署CGN,解决地址短缺,为业务平滑迁移提供保障
4.6.3 向纯IPv6网络过渡
4.6.4 全球运营商IPv6演进方案选择
第5章 运营商过渡技术部署
5.1 运营商网络演进策略总体分析
5.2 网络部署
5.2.1 网络架构和改造关键点分析
5.2.2 骨干网
5.2.3 城域网
5.2.4 接入网
5.2.5 IPv6网络规划
5.3 业务部署
5.3.1 业务地址需求分析
5.3.2 宽带接入业务
5.3.3 无线宽带(含3G和WLAN)业务
5.3.4 其他业务
5.4 IPv6网络地址规划
5.4.1 设计思路
5.4.2 设计原则
5.4.3 设计要素
5.5 网络安全及业务溯源
5.5.1 IPv6网络安全
5.5.2 IPv6业务溯源
5.5.3 运营级协议转换技术网络安全
5.5.4 运营级协议转换技术业务溯源
5.6 总体演进策略建议
第6章 内容和应用过渡技术部署
6.1 IDC的双栈升级改造方案
6.2 典型内容和应用迁移方案分析
6.2.1 网页浏览类应用迁移方案
6.2.2 FTP应用迁移
6.2.3 电子邮件应用迁移
6.2.4 即时通信应用迁移
6.2.5 流媒体应用迁移
6.3 IPv6与物联网应用
6.3.1 物联网概念与架构
6.3.2 物联业务驱动的IPv6演进
6.4 内容和应用迁移策略建议
6.4.1 大中型ICP的升级双栈改造
6.4.2 小型ICP双栈的升级改造
第7章 终端演进
7.1 当前各种终端支持IPv6能力现状
7.2 固网终端
7.2.1 IPv6对固网终端的技术要求
7.2.2 IPv4/IPv6过渡技术的演进策略
7.3 PC操作系统和客户端
7.4 手机终端
7.5 3G上网卡
7.6 IPTV机顶盒
7.7 物联网终端
7.7.1 物联网终端的分类
7.7.2 物联网网关
7.7.3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7.8 终端演进策略建议
7.8.1 固网终端演进策略
7.8.2 移动终端演进策略
第8章 IPv6过渡技术部署实例
8.1 分布式NAT444
8.1.1 实验内容与目标
8.1.2 网络结构
8.1.3 业务流程
8.1.4 地址分配
8.1.5 NAT及其穿越
8.1.6 用户溯源
8.1.7 设备具体配置
8.2 集中式NAT444
8.2.1 实验内容与目标
8.2.2 网络结构
8.2.3 业务流程
8.2.4 地址分配
8.2.5 NAT及其穿越
8.2.6 用户溯源
8.2.7 设备配置
8.3 分布式DS-Lite
8.3.1 实验内容与目标
8.3.2 网络结构
8.3.3 业务流程
8.3.4 地址分配
8.3.5 NAT及其穿越
8.3.6 用户溯源
8.3.7 DNS解析
8.3.8 设备具体配置
8.4 集中式DS-Lite
8.4.1 实验内容与目标
8.4.2 网络结构
8.4.3 其他
8.5 IPv6过渡技术实验小结
第9章 IPTV业务IPv6过渡部署实例
9.1 实验概况
9.1.1 IPTV现有业务系统介绍
9.1.2 实验目标
9.2 过渡部署方案及流程
9.2.1 现有系统改造方案
9.2.2 改造后的点播业务流程
9.2.3 改造后的直播业务流程
9.2.4 改造后的增值业务流程
9.2.5 改造后的上网业务流程
缩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