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类
  • 所有分类
  • 在线课堂
  • 精品课程
  • 课件资料
  • 标准资料
  • 资料手册
  • 图纸模型
文档家VIP会员升级

国际信息工程先进技术译丛 ROF光载无线通信:从理论到前沿 高清晰可复制文字版

国际信息工程先进技术译丛 ROF光载无线通信:从理论到前沿 高清晰可复制文字版 

作者:(加)费尔南多 著,武冀 译 

出版时间:2015 

内容简介 

  本书对光载无线通信系统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在光学和无线通信领域间架设了一座桥梁。主要内容包括链路元件的基本特性、功率分配基本计算、ROF链路的噪声情况分析、多载波ROF系统分析和Fi-Wi信道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等,并对无线通信的历史和未来系统的发展方向做了回顾和展望。本书适合通信专业的研究生、现场工程师以及无线系统设计师、学生和研究者阅读。 

目录 

作者简介 

原书序 

原书前言 

原书致谢 

1引言 

 1.1背景介绍 

 1.1.1ROF系统 

 1.1.2毫米波段ROF 

 1.1.3配置于特殊区域 

 1.1.4对现有光纤的增值利用 

 1.1.5微波光子学的进步 

 1.1.6动态系统升级 

 1.2基本Fi-Wi系统架构 

 1.2.1两种调制类型 

 1.3主要课题 

 1.4其他光纤到馈方案 

 1.4.1数字化ROF 

 1.4.2光纤中频通信 

 1.5本书结构 

2Fi-Wi核心链路元件 

 2.1RF—光调制 

 2.1.1直接强度调制和激光器二极管 

 2.1.2外强度调制 

 2.2光纤信道 

 2.2.1衰减 

 2.2.2多模光纤ROF 

 2.2.3单模光纤ROF 

 2.2.4干涉噪声 

 2.3光接收器 

 2.3.1光探测器 

 2.3.2量子效率与带宽 

 2.4基带—RF调制技术简述 

 2.4.1相移键控 

 2.4.2幅移键控 

 2.4.3正交幅度调制 

 2.5无线信道 

 2.5.1室内传播 

 2.5.2室外传播 

 2.5.3路径损耗模型 

 2.5.4多径传播和衰落 

3功率链路分配与累积性SNR 

 3.1引言 

 3.2系统描述 

 3.3光学SNR 

 3.3.1各种噪声对OSNR的影响 

 3.4累积性SNR 

 3.4.1无线和光链路噪声功率相近 

 3.5RAP设计思想 

 3.5.1光接收器放大增益 

 3.5.2小区覆盖面积 

 3.6总结 

4对相关性强度噪声表达式的改进 

 4.1基础 

 4.2ROF链路中的基本噪声处理 

 4.2.1散粒噪声 

 4.2.2相关性强度噪声 

 4.3信噪比 

 4.4数值评估和讨论 

 4.4.1SCM ROF系统的噪声等级增加 

 4.5总结 

5子载波复用ROF下行链路 

 5.1引言 

 5.1.1背景介绍 

 5.2ROF下行链路信道 

 5.2.1高阶项 

 5.3无线下行链路信道 

 5.4定量评估与讨论 

6子载波复用ROF上行链路 

 6.1无线上行链路信道 

 6.2ROF上行链路信道 

 6.2.1非线性失真 

 6.2.2高阶项 

 6.3信号失真、串扰和噪声比 

 6.4定量评估和讨论 

 6.5总结 

7外调制ROF链路 

 7.1Mach-Zehnder调制器 

 7.1.1MZI原理 

 7.2电吸收调制 

 7.3反射型半导体光放大器 

 7.4MZI偏置电压的优化 

 7.4.1RF增益最大化 

 7.4.2噪声因数最小化 

 7.4.3无杂散动态范围最大化 

 7.4.4合并品质因数 

 7.5MZI子载波复用 

8ROF链路非线性的DSP建模 

 8.1引论 

 8.1.1线性动态范围的要求 

 8.1.2相位非线性 

 8.2减小NLD的若干种尝试 

 8.2.1动态增益控制器和衰减器 

 8.2.2静态的光—电方案 

 8.2.3一些最新技术 

 8.3DSP方法 

 8.3.1对光波段失真的基带补偿 

 8.4非线性系统的DSP基础 

 8.4.1Volterra级数模型 

 8.4.2离散时域问题 

 8.5通频带复非线性系统的基带表示 

 8.6Fi-Wi链路的非线性建模 

9ROF链路非线性的自适应补偿 

 9.1ROF链路的自适应模型 

 9.1.1Volterra核优化 

 9.1.2滤波器阶数和记忆 

 9.1.3实例研究 

 9.2非对称补偿 

 9.2.1预补偿与后验补偿 

 9.2.2非对称补偿的共性 

 9.2.3自适应DSP补偿的实例研究 

 9.2.4查询表与自适应滤波补偿 

 9.3总结 

10Fi-Wi信道的联合估计 

 10.1Fi-Wi链路的Wiener和Hammerstein系统模型 

 10.2Fi-Wi信道估计 

 10.2.1输入/输出相关法 

 10.2.2线性部分估计 

 10.2.3非线性部分估计 

 10.3实例研究 

 10.3.1线性系统识别 

 10.3.2非线性系统识别 

 10.4总结 

11Fi-Wi信道的联合均衡 

 11.1无线信道的均衡 

 11.1.1非线性增强型判决反馈均衡器 

 11.1.2Hammerstein型DFE 

 11.1.3振幅和时域处理 

 11.2多项式滤波器参数优化 

 11.2.1直接生成逆多项式 

 11.3线性滤波器参数优化 

 11.3.1模型描述 

 11.3.2参数优化 

 11.4总结 

12Hammerstein型DFE的性能评估 

 12.1多项式滤波器评估 

 12.1.1时间色散的非线性变换 

 12.1.2逆多项式变换 

 12.1.3多项式滤波器误差的期望 

 12.2线性滤波器评估 

 12.2.1无限长结果 

 12.2.2有限长结果 

 12.3实例研究 

 12.3.1多项式滤波器的方均误差 

 12.3.2线性滤波器的方均误差 

 12.3.3HDFE的BER性能 

 12.4总结 

13多用户CDMA Fi-Wi系统 

 13.1多用户Fi-Wi上行链路模型 

 13.2相关性关系 

 13.2.1广义输入-输出相关性 

 13.2.2多用户下的输入-核相关性 

 13.3ROF信道估计 

 13.4实例研究 

 13.4.1仿真参数 

 13.4.2无线信道识别 

 13.4.3光纤链路识别 

 13.5Fi-Wi上行链路均衡 

 13.5.1无线信道均衡 

 13.5.2序列回归线性化 

 13.6均衡:仿真结果和讨论 

 13.7总结 

144G、5G以及无线OFDM网络的Fi-Wi 

 14.1蜂窝通信系统简史 

 14.1.1全球范围互通性微波接入 

 14.1.2长期演进 

 14.2无线接入方案 

 14.2.1正交频分复用接入 

 14.3减小峰值-平均功率比的技术 

 14.4OFDM ROF系统进化 

 14.4.1自适应调制技术 

 14.4.2实例研究 

 14.5OFDMA和CDMA的融合 

 14.6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缩略语表 

资源下载
资源下载
0
文档家VIP会员升级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

微信扫一扫关注
扫码关注后会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