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类
  • 所有分类
  • 在线课堂
  • 精品课程
  • 课件资料
  • 标准资料
  • 资料手册
  • 图纸模型
文档家VIP会员升级

类型与设计 建筑形式产生的内在动力

类型与设计 建筑形式产生的内在动力  
作者:薛春霖 著 
出版时间: 2016年版 
内容简介 
  《城开书系 类型与设计:建筑形式产生的内在动力》缘起于对设计中一个根本性问题的探讨,即建筑形式从哪里来。切入点是形式(类型)作为一种建筑师的工作策略在形式创造过程中的作用,由此从历史上不同的阶段建筑师对类型的认识、态度、运用策略等多角度展开论述。《城开书系 类型与设计:建筑形式产生的内在动力》探讨了建筑形式的产生规律,以及建筑师与形式之间的关系,具有一种建筑设计方法论的意义。 
  《城开书系 类型与设计:建筑形式产生的内在动力》可供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与设计、风景园林等相关建设管理领域的人员参考,也可作为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的学习参考书。 
目录 
前言 
 
1 “类型”之来龙去脉 
1.1 从“类型学”说起 
1.1.1 两个领域中的类型学 
1.1.2 类型学VS.分类学 
1.1.3 建筑类型学 
1.2 德·昆西及其类型理论 
1.2.1 德·昆西其人 
1.2.2 打破“一元发生论”与正视多样性问题 
1.2.3 作为“语言”的建筑及其社会功能 
1.2.4 类型成为一种理论 
1.3 “类型”的进一步的诠释 
1.3.1 “type”的一般意义和类型观念 
1.3.2 建筑中的类型 
1.3.3 类型:形式认识论维度的意义 
1.3.4 类型与建筑的物质基础 
1.3.5 类型与建筑设计 
1.4 本章小结 
 
2 类型的受动时期 
2.1 表现为几何图示的类型观念 
2.2 维特鲁威的建筑的一般形式 
2.2.1 神庙的一般形式 
2.2.2 其他建筑的一般形式 
2.2.3 一般形式与比例关系 
2.3 阿尔伯蒂的古代继承与集中式教堂 
2.3.1 认识论的转变:从自然的直接模仿到继承古代 
2.3.2 教堂的理想形式:集中式 
2.3.3 阿尔伯蒂的实践 
2.4 达·芬奇的形式求知与集中式教堂的“设计” 
2.4.1 作为解剖学家的艺术家:形式精确性把握与内在结构的探求 
2.4.2 形态的比较研究和转型思考 
2.4.3 集中式教堂的“设计”:基本形式结构及其多样性的表现 
2.5 帕拉第奥的别墅及其模式 
2.5.1 原型与原因 
2.5.2 三个帕拉第奥别墅 
2.5.3 别墅的平面模式 
2.5.4 别墅的正立面模式 
2.6 本章小结 
 
3 类型的探求时期 
3.1 作为内在结构和组成元素的类型观念 
3.2 罗杰埃的茅屋原型与设计规则 
3.2.1 一个建筑的原型:茅屋 
3.2.2 从原型到设计的规则 
3.2.3 一个方案设想与巴黎圣日内维夫教堂 
3.3 布雷的建筑形式革命 
3.3.1 蜕变:从古典主义者到革命性建筑师 
3.3.2 遵循规则性原则的纪念性风格 
3.3.3 杰作——牛顿纪念堂 
3.4 迪朗的分类比较与分解组合 
3.4.1 “建筑学既是艺术又是科学 
3.4.2 分类与比较:从“学科和杰作的入门”到《古代与现代各类大型建筑对照汇编》 
3.4.3 解析与组合:《综合工科学院建筑学课程概要》中的研究和设计方法 
3.4.4 对巴黎万神庙(原名圣日内维夫教堂)的批评以及新的设计方案 
3.5 森佩尔的建筑要素与“风格” 
3.5.1 “一个缺乏风格的时代 
3.5.2 从生物分类到建筑类型 
3.5.3 建筑四要素 
3.5.4 风格:类型的外显与艺术家的创造 
3.6 本章小结 
 
4 类型的“抛弃”时期 
4.1 进化:从传统类型到注重效率的类型观念 
4.2 一个从传统类型到新类型的转型过程 
4.2.1 赖特的草原式住宅:帕拉第奥模式的突破 
4.2.2 从凡·杜伊斯伯格到密斯:巴塞罗那展览馆作为一种新的形式语言 
4.2.3 安海姆的两个展亭:巴塞罗那展览馆形式语言的继续 
4.3 风格派的新造型主义 
…… 
5 类型的回归时期 
6 计算机与类型 
参考文献 
图片来源

资源下载
资源下载
0
文档家VIP会员升级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

微信扫一扫关注
扫码关注后会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