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类
  • 所有分类
  • 在线课堂
  • 精品课程
  • 课件资料
  • 标准资料
  • 资料手册
  • 图纸模型
文档家VIP会员升级

“外滩源”研究:上海原英领馆街区及其建筑的时空变迁(1843-1937)

“外滩源”研究:上海原英领馆街区及其建筑的时空变迁(1843-1937)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上海“外滩源”街区位于外滩北端,苏州河和黄浦江交汇处。开埠初期,英领馆出于军事上的考虑,从上海县城迁至此处,街区由此开始发展。《“外滩源”研究:上海原英领馆街区及其建筑的时空变迁(1843-1937)》内容共分三篇:上篇为街区的起源与结构;中篇为早期街区建筑的发展;下篇为走向摩登时代的街区建筑的建设、改变及新时代商务空间的形成,并分析街区街廓及建筑历经两个时期的变迁后形成的外部特征;书末就街区变迁的原因、保护价值以及保护与开发的现状进行了讨论。《“外滩源”研究:上海原英领馆街区及其建筑的时空变迁(1843-1937)》史料性很强,可供建筑设计、建筑历史研究人员学习参考,也可供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及相关专业人员阅读。 
目录 
导言 
 1)选题意义及背景  
 2)相关文献述要  
 3)研究方法与思路  
 4)全书内容与框架  
上篇 “外滩源”街区的起源与结构 
 1 缘起 
  1.1 “地理边缘”的街区 
  1.1.1 租界的初始形态  
  1.1.2 租界早期的空间变化 
  1.2 “权力中心”的英领馆 
  1.2.1 英商抢滩浦江畔 
  1.2.2 县城中的英领馆——华界里的“孤岛” 
  1.2.3 城郊的英领馆——两江口的权力空间 
  本章小结 
 2 路网及街坊 
  2.1 街区路网框架及街坊的形成 
  2.1.1 街区边界道路 
  2.1.2 街区内部道路 
  2.1.3 街区街坊 
  2.2 街区路网框架的延展 
  2.2.1 租界间的关联 
  2.2.2 街区与周边地带的关联 
  本章小结 
  附图及附表 
 3 产权地块 
  3.1 产权地块成形时期(1845-1862年) 
  3.1.1 街区土地租定(1845-1858年) 
  3.1.2 英领馆地产分裂(1862年) 
  3.2 地产匀质化时期(1861-873年) 
  3.2.1 ?裂活动 
  3.2.2 合并活动 
  3.2.3 形状及面积的调整活动 
  3.3 分割利用时期(1906年以后) 
  3.3.1 4、5号街坊的多级分裂 
  3.3.2 2、3号街坊的建筑分配 
  本章小结  
  附图  
 上篇小结  
中篇 早期的“外滩源”建筑 (1843-1911年) 
 4 英侨公共建筑 
  4.1 英领馆区建筑群 
  4.1.1 领馆区权力内容的演变 
  4.1.2 有机生成的建筑群  
  4.2 英侨文娱建筑 
  4.2.1 划船俱乐部会所(下舢板厂) 
  4.2.2 兰心剧院 
  4.2.3 皇家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会所 
  4.3 英侨的宗教建筑 
  4.3.1 规矩会堂 
  4.3.2 新天安堂 
  4.4 街区内的市政建筑——邮局 
  本章小结 
 5 各界的商业及居住建筑 
  5.1 西人办公、仓储及住宅建筑 
  5.1.1 初始状态——仓储建筑 
  5.1.2 19世纪——办公一居住混合功能建筑  
  5.1.3 世纪之交——低密度住宅与高密度仓储建筑 
  5.2 华人里弄建筑 
 本章小结 
 中篇小结 
下篇 摩登时代的“外滩源”建筑 (1912-1937年) 
 6 普及宗教文化的建筑 
  6.1 新教社会活动组织及建筑 
  …… 
结语 
参考文献 
图版来源 
附录 街区建筑情况统计

资源下载
资源下载
0
文档家VIP会员升级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

微信扫一扫关注
扫码关注后会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