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调方法:基于绿地功能与空间属性的规划调控
作者:周聪惠
出版时间:2014年
内容简介
与全面阐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目的、意义、内容和程序等内容的通常做法不同,本书主要立足于规划编制,均是在探讨规划编制方法的改进策略。本书首先针对城市绿地的功能与空间特征进行梳理分析,并以之为基础,建构包含点、线、面等多元化要素在内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素组织框架,然后针对要素组织框架中的要素类型,提出了包含城市绿地等级划分体系、等级规划控制指标体系和等级规划管制措施体系等在内的等级控制体系,为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提供新的思路。
本书适合于城市规划师、风景园林师,以及高校师生参考或阅读。
目 录
总序
前言
0 绪论
0.1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概述
0.2 当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中需强调要素功能与空间属性的原因
0.2.1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广度发展的需求
0.2.2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深度发展的需求
0.3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0.3.1 绿地
0.3.2 城市绿地
0.3.3 城市绿地系统
1 规划编制中城市绿地的功能属性
1.1 城市绿地系统功能属性及其作用特征
1.1.1 城市绿地系统的整体功能与局部功能
1.1.2 城市绿地的主导功能与非主导功能
1.2 我国的城市绿地功能分类
1.2.1 《绿标》应用综述
1.2.2 对现行《绿标》特点的进一步思考
1.3 城市绿地类型及其主导功能属性梳理与整合
1.3.1 公园绿地主导功能属性
1.3.2 防护绿地主导功能属性
1.3.3 广场用地主导功能属性
1.3.4 附属绿地主导功能属性
1.3.5 其他绿地主导功能属性
1.4 城市绿地主导功能属性类型整合
2 规划编制中城市绿地的空间属性
2.1 我国城市绿地系统的空间布局机制
2.1.1 城市建设用地范畴下城市绿地空间布局机制概述
2.1.2 非建设用地范畴下城市绿地空间布局机制概述
2.1.3 城市绿地系统空间布局的导向
2.1.4 规划编制中城市绿地系统空间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
2.2 国内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践中的空间结构模式和空间要素
2.2.1 相关规划理论中的要素组合模式
2.2.2 规划实践中的空间结构模式
2.2.3 城市绿地系统空间要素在整体空间结构中的责任分工
2.3 我国城市绿地系统空间要素类型及其对应的用地载体
2.3.1 点状要素及其对应的用地载体
2.3.2 线状要素及其对应的用地载体
2.3.3 面状要素及其对应的用地载体
2.4 空间要素体系建构及其用地载体整合
3 基于功能与空间属性细分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素组织框架
3.1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素组织框架建构的基本导向
3.1.1 功能属性导向
3.1.2 空间属性导向
3.1.3 规划衔接导向
3.1.4 操作实用导向
3.2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素组织框架建构
3.2.1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素组织框架建构的途径
3.2.2 以要素功能特征为标准的子系统划分
3.2.3 以要素空间特征为标准的子系统划分
3.2.4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素组织框架建构
3.3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素组织框架应用特点
3.3.1 要素用地载体梳理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调方法:基于绿地功能与空间属性的规划调控
资源下载
资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