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幔到深空 南极陆地系统的科学
作者:刘小汉 主编
出版时间:2018年版
内容简介
以南极陆地为基础的陆基考察是中国南极考察先开展的研究领域,内容涵盖大气与气象、冰川、高空大气、天文与陨石、地质与地球物理、古环境、现代环境监测、大地测量与制图与极地人体医学等九个方面,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成果,甚至在某些领域显示出中国南极科学研究的巨大潜力和优势。在这本分册中,将向读者详细介绍中国南极陆基科学家的科学历程和他们的新研究成果,并以此作为向我国南极考察研究30周年的纪念礼。
目录
1 南极大陆地质地球物理调查与研究
1.1 概述
1.2 西南极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和巴顿半岛
1.2.1 建立了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地层序列
1.2.2 乔治王岛巴顿半岛地层年代的确定
1.3 横贯南极山脉地区
1.3.1 横贯南极山脉主要地质构造特征——双构造层基底
1.3.2 中侏罗世岩浆活动及古生物特征
1.3.3 北维多利亚地难言岛地质构造特征
1.4 拉斯曼丘陵
1.4.1 500 Ma 变质事件及其构造意义
1.4.2 南极洲的硅硼镁铝矿
1.4.3 早期1 000 Ma中压麻粒岩相构造变质事件
1.4.4 拉斯曼丘陵及邻区的各类岩石的锆石同位素年龄
1.4.5 早期M1石榴石+斜方辉石+堇青石+钾长石组合的识别
1.5 格罗夫山
1.5.1 格罗夫山地区的花岗岩质岩石类型和侵入时代
1.5.2 格罗夫山地区单—高温麻粒岩相变质事件
1.5.3 格罗夫山地区冰碛岩中的大洋俯冲和大陆碰撞相关的岩石学证据
1.5.4 格罗夫山地区3期构造变形研究
1.5.5 碎屑锆石原位U-Ph年龄和矿物化学成分测定
1.6 埃默里冰架东缘—普里兹湾沿岸
1.6.1 埃默里冰架东缘—西南普里兹湾地区的地质事件序列
1.6.2 格林维尔期雷纳造山带从增生到碰撞的构造过程
1.6.3 泛非期变质演化轨迹与普里兹造山带的性质
1.7 南极冰下地质与南极内陆地球物理研究
1.7.1 西福尔丘陵附近古太古代古老地块研究
1.7.2 威尔克斯地温德米尔群岛冰下地质研究
1.7.3 南极内陆地球物理研究
1.8 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2 南极古气候环境与古生态地质学研究
2.1 概述
2.2 南极无冰区生态地质学研究进展
2.2.1 南极无冰区生态地质学研究载体
2.2.2 粪土沉积的三重属性与生物地球化学指标
2.2.3 全新世南极无冰区海洋生物生态对气候环境变化的响应
2.2.4 企鹅是南极海陆营养盐和污染物的传递载体
2.2.5 人类文明在生物粪土层中的记录
2.3 格罗夫山上新世以来古气候环境与冰盖进退研究
2.3.1 地理与冰川地质
2.3.2 沉积岩转石沉积环境
2.3.3 孢粉化石组合的年代学意义
2.3.4 古荒漠土壤研究
2.3.5 宇宙成因核素定年研究
2.3.6 结论与讨论
2.4 东南极北查尔斯王子山新生代Pagodroma群孢粉研究
2.4.1 地质背景与地层特征
2.4.2 Pagodroma群孢粉组合特征
2.4.3 古植被与古环境
书籍下载: